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再造汉明 > 第二十一章 淀粉

第二十一章 淀粉

刘云龙买了几百斤玉米与弟弟开始制备用于经线浆洗的淀粉。

用以前的织机织布时,都是手工织布,速度慢,经线不用浆洗。织布厂使用的新式织机速度快,经线在织造时要受到棕、筘的反复摩擦,如对经线不浆洗的话,经线表面有很多细小的棉绒,这些棉绒会增加摩擦力,导致棉纱起毛后纤维与纱分离,出现经线断头现象。为避免这种现象,必须对经线进行浆洗。

刘云龙看过好几部穿越到古代的小说,也如他一样造出了织布机,可没解决经线的浆洗就使用了新式织机,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织布的。

经线的浆洗要使用淀粉。

淀粉是所有农作物果实中含有的天然物质,它以淀粉粒的形式贮藏于植物的根、茎及种子等的薄壁细胞质中。中国古代就有了从这些植物中提取淀粉的技术,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《齐民要术》中就记载有淀粉的制作技术。古人制取了淀粉后,应用于很多地方,如厨师烧菜时用的勾芡就是一种淀粉,酿酒用的酒曲、食用的粉丝、化妆用的“粉英”也是用淀粉做的,但在明代还没有淀粉浆洗技术。

古代制作淀粉也比较简单,比如将大米洗净后,浸泡在水中。通常要浸泡20天,夏天炎热时只需浸泡10天左右,冬天气温较低,需要浸泡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,浸泡期间不能换水。大米浸泡这么长时间后,就发酵了,发出臭味,越臭越好。将发酵的大米捞出,洗净,置于石舂中,用石杵将大米捣碎成粉状,当然也可以用石磨将大米碾成米粉。将米粉浸入水中,然后用绢布过滤,把过滤液装在容器里面,静置一天,然后把上层的清水撇掉,余下的米粉放在太阳底下暴晒,即成淀粉。如用于人脸的化妆,制成的淀粉还得过筛,否则做出的“粉英”可能粒子过大,影响美观。这种制作淀粉的方法称为“发酵法”。

进入明代后,因种植有玉米、红薯,就很少再使用宝贵的大米来做淀粉了,而是改用玉米、红薯,但这种制作方法最大的缺点是耗时太长,刘云龙可不准备使用发酵法,而是使用“碱法”。

后世的淀粉制作有“酸法”、“碱法”之分。“酸法”是把玉米、红薯、木薯等用亚硫酸浸泡后再制备的,也即把玉米、红薯、木薯等浸入水中后,再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硫。

现在刘云龙没有二氧化硫,他只能使用“碱法”,即用石灰浸泡制作淀粉的原料。

在江南地区,玉米、红薯与大米、面粉相比,价格便宜多了,因此刘云龙采购了玉米来制作淀粉。

把玉米在石灰水中浸泡半天后,将玉米捣碎,使玉米皮与玉米胚分离。去掉玉米皮后,再用磨盘把玉米磨细,用丝绢过滤,留在丝绢上的是一些粗渣,过滤液中是已磨成粉的玉米粉浆。待沉淀后,把玉米放入水槽中,用水流慢慢冲洗,洗掉玉米中的蛋白质,余下的就是玉米淀粉了。

因这个淀粉目前只用于工业,因此不需要提纯。今后制作药品、食用淀粉时,就需要提纯了。

刘云龙做了示范后,刘云豹与肥皂铺的工人开始制备玉米淀粉。

时间刚刚进入十二月,村长就给各家各户发了通知,该缴纳赋税了。

明代收取的赋税,主要有田赋、铁课、盐课、茶课、丁赋、矿税等。

田赋分夏科、秋科,夏收后向官府缴纳麦子称为夏科,秋收后向官府缴纳稻谷称为秋科。如农户在夏收后把一年的田赋都交清了,秋科就不用再缴纳田赋。如农户在夏收时没缴纳田赋,在秋收后需一次性把当年的田赋交清。

明代的重量计量单位通常有斤、两、钱。1斤等于16两,1两等于16钱。根据苏州博物馆馆藏的明代砝码,明代的1斤为后世的594克,即1两等于37.125克,1钱等于2.32克。

在后世,1斤等于500克,1两等于50克。金衡制的1两等于31.25克,与国外的1盎司等于31.1克相近。

明代粮食的计量单位有石、斗、升、合、勺,1石等于10斗,1斗等于10升(明代升),1升等于10合,1合等于10勺。勺以下还有抄、作、厘,都是10进制。

严格的说,中国古代的度量衡“石”并不是重量单位,是容积单位。根据苏州博物馆馆藏的明代斗、升,明代1斗的容积是0.007675立方米,装满1斗水的重量7.675公斤,因此明代1石容积为0.07675立方米,即装满1石水的重量为76.75公斤。同理,装满1升水的重量为0.7675公斤,装满1合的水重0.07675公斤,装满1勺的水重0.007675公斤。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