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香坊纪事 > 第三十八章 风向突变

第三十八章 风向突变

香坊村文化活动中心。

面对突然冲着自己挥来的拳头,民兵连长杨华眼睛都没有眨一下。他当兵的时候,曾经参与过几次突发事件处置任务,所以,面对混乱的局面,还是保持着冷静的头脑。

“执行一号方案!“

顾不上拳头要落到脸上,杨华大喊了一声,十几个年轻民兵就手臂环挽着手臂,排成一堵人墙,阻挡住情绪激动的村民。这时候,大家才明白,平时民兵训练时,杨华的那些看似游戏一般的训练课目,关键时刻真的派上了用场。

有了人墙的缓冲,人群的涌动趋势停了下来。那个挥拳的村民本也是一时情绪激动,看自己差一点打到杨华了,人家却没有丝毫要还手的意思,也就没有进一步的冲动动作。

“大家坐回位置上去,听我说!”杨青生看杨华等人控制住了场面,这才开始重新说话,“不是村委会不想先解决大家的意见再作表决,而是时间不等人。眼看就要秋收了,这时候不和人家谈妥出租方案,怎么让人家准备冬种的事?再说了,今天来开会的不少人是请假赶回来的,要是让大家耽搁三五天时间的话,那损失就大了,大伙说对不对?

至于为什么要让全体村民参与表决呢。这个问题也挺简单,因为他们家的人也可能会出去打工的,家里的地也会荒,那时候,他们的责任田,自然也要按照村里的规定处置。如果按刚才有人说的那样,只是这次家里地被集中出租的人家表决,那到时候,有人说那是别人的决定,不能落实到我的头上来,又该怎么说?

谁家没个老人,谁又不会变老?村里把荒废了的地集中起来出租,租金用在帮助老人生活上,这是件积德行善的事。至于有人说,自己半道中间要是回村来了,要种怎么办?说真的,没办法,只是能说如果中间有人出去了,地荒了,村里收上来给你家种。村两委对这件事进行过长时间的酝酿和考虑,本着于国有利、于民有利的原则,制定出了这个集中土地出租方案,哪一条不是上对得起天、下对得起地的?”

说完,杨青生才端起水杯来喝了一口。在他看来,台下的一片寂静,代表着村民们基本认可他的解释了。今天的事一波三折,出了很多意外,但他始终就没有慌过,因为对于眼前的村民们实在是太了解不过了,那都是性情淳朴厚道的农民,只要道理讲透了,应该还是能够接受的。

而坐在一边的孟庆繁,手里则是一直紧紧的抓着他的茶杯,一只随时准备粉身碎骨的茶杯。刚才出现群情激昂的一幕时,他就做好准备了,只要杨华他们那道人墙一破,自己手中的茶杯就要砸出去。当然,不是砸向人群,而是要精准的砸在人群与**台中间的空地上。到于砸完茶杯后的说辞,孟庆繁都准备好了,他会瞄准几个孟姓的村民,喝止住他们。当然,诸如谁敢动手谁清理出族谱之类的,对村民来说,那是绝对有效果的办法。反正,有他孟老四在,场面绝对不至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
现在,杨华带人控制住了场面,杨青生这一番解释,孟庆繁也是打心眼里认同的,毕竟,眼下没有更好的方法,能够把复耕复种与解决村级养老统筹这两件大事一块搞定。

一场虚惊!

刘彩凤紧紧握着孟萍萍的手掌心都出汗了,真要打起来,冒着挨几拳的风险,她也是不得不冲过去的。不过,她此时和孟庆繁的想法却不太相同,从会场里异常安静的气氛中,她嗅到了一股不寻常的意味。

“杨**,既然您都这么说了,我们也表示理解。请问,这次村民大会要表决的荒了的责任田,是用什么标准来认定的?这个《通知书》里并没有明确界定,所以我请教一下。”

果然,如同刘彩凤所担心的那样,杨青生说完之后,会场沉静了几秒钟,又有人站了出来。而且,这次站出来说话的人,还是之前带头的孟林森。看来,这几年在南方打工,在他身上真的发生了很多变化,包括能说会道了。而且,他千里迢迢地赶回来,肯定是有备而来。

“这个嘛,当然是指没有人耕种的地。”杨青生似乎知道孟林森再次卷土重来,颇有点来者不善的感觉。他突然想起来,刚才人群涌动的时候,孟林森似乎一直就站在原地,并没有和大伙一起向主**台走过来,这样的对手,让他内心有了莫名的慌乱。这种慌乱,是刚才人群涌过来时都不曾有过的,所以,解释过了之后,又似乎怕遗漏了什么被人抓住把柄,赶紧补了一句,“当然,我话说前头,像刚才青云那样往地里胡乱撒种子的,不算啊。”

杨青生一提孟青云“撒豆成兵”的事,底下就有人忍不住笑起来。然而,当孟林森又一次说话的时候,所有人都笑不出来了:“那如果我保证我家的地会按照时令播种,村里应该不能够收我家的地了吧。”

孟林森的话是什么意思,所有人其实都明白。这种事,以前也有人干过,那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。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