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行者如歌 > 第八十七章 照单全收

第八十七章 照单全收

随着林海的一声嚎叫,他一个滚翻跃身而起,顺手扯掉被罩,众人一看,皆是目瞪口呆。只见床罩下面露出了整齐码放着的,成捆成捆的崭新的百元大钞,足足码放成一个大大的长方体。

林海夸张的扒着自己的两只眼睛,歪着脖子,挨个的问老杨和长青道“快帮我瞧瞧,我不是眼花了吧?”

老杨拿起一打人民币拍了拍林海的脑袋说道“你眼睛没花,是心花怒放了。”

这时,忽然听到李长青也怪叫了一声,老杨回头一看,好家伙,打开的大立柜里面,同样的摆满了一捆捆的人民币。这种震撼的场面,老杨记得曾经在银行的金库里面见到过,如果不是自己亲自潜入到别人的家中,冷眼看去,还真以为身处在银行的金库之中呢。

“老哥,这些咋地也有几千万吧?”林海啧啧称奇道。

“几千万?你拉倒吧,识数不?我看至少也得有一个多亿!”李长青肯定道。

“嗯,仅现金就有一个多亿,再加上金银器皿,古玩字画,红翡绿翠,至少也在五亿上下吧。”老杨默默估算道。

老杨很是好奇,这家主人是什么干部呀,这么的阔绰富有。

“嘿嘿嘿,您高估他了,他只是国家某**下面一个司的司长,平时负责全国各地农业科技项目的审批。”刘典义闻弦而知雅趣的适时回答道。

是啊,官儿不需要太大,有权就牛掰呀!

老杨早年当记者的时候,曾经被指派去采访一个国家投资支持的高科技项目,那处是一个废弃的地下人防工程,所说的高科技项目,无非就是栽种了一些木耳蘑菇。望着眼前毫不稀奇的采访内容,老杨真是哭笑不得。

没有办法呀,既然是领导指派的,怎么也得有个交代吧,老杨只得硬着头皮采访下去。据说,这个项目国家给投入五十万,老杨看着左一堆右一块,稀不愣登的栽种的木耳蘑菇,生气的说,就栽种这么一点东西,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成本呐。项目负责人只是看着老杨笑,什么话也不说。最后他被老杨逼得急了,才告诉老杨说,他们至今为止只收到二十万元。

当时老杨还暗里埋汰人家傻拉叭唧呢,后来才明白,其实二的是自己。

那个时候,是凡申请农业科技项目的,至少要给审批的领导回扣百分之二十,而真正从事生产的只是得到其中的一部分资金。甚至有人以此作为幌子,套取国家项目资金,期间还衍生出许多中间商,他们只负责拼缝,在中间给联系说和,从而也获得一部分收益。至于是否有产出就不得而知了,因为他们只是请求报道生产的初期阶段,而从来没有让报道收获的情况。

老杨曾经特别的关注过,也一直没有看见这方面的报道。有一次,老杨实在是忍不住了,自己偷偷打车去了一趟那家公司,只见曾经的种植基地大门洞开,里面的那些木耳、蘑菇培养基扔得到处都是,整个种植基地真是一片狼籍。

后来,因为“贼心不死”,老杨在之情人那里了解到,这家公司在电视台采访的节目播出后,不久就黄摊子了,从此人去楼空,至今杳无音讯。老杨为此私下里还自责了很久,他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,身为党的喉舌,自己这样做是在宣传什么呢,即使当时是身不由己吧,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记者,也应该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吧。

此后的许多年,老杨采访了一个私人经营林场的场主,从他频繁的通电话中,老杨偶尔听到人家要给他拨款上项目。林场主客气的说,谢谢领导的挂念,今年的活儿太多了,实在是干不过来了,明年再说吧。

事后老杨笑问道“你也太牛掰了吧,人家主动给钱你都不要,社会上去哪里能够找到这样的好事呀。”

林场主无奈的回答道“不是我不要钱,而是我现在已经拿不出钱来了。”

“此话怎么讲?”老杨的职业病又犯了,开始刨根问底儿。

林场主犹豫了一会才说道“你想接项目就得先给人拿回扣,而且,拿明年的项目,今年就得把回扣款预先交上。我买了那么多的树苗,已经没有钱给他们了。”

靠!真是**裸的金钱交易!那些手握重权的官员,别看级别并不高,可是,每年的收益是绝对不差的。

眼下这家房主的情况应该就是这样的,所以,老杨决定全部笑纳这些金钱了。不过,这些让人眼热的东西转运到哪里去呢?思前想后,最后老杨拨通了欧阳老爷子的电话。

“老人家,我这里有批贵重物品需要找个安全地方保管,在这个城市我又没有熟人,您看……”老杨试探的说道。

“你就直接说让我给你提供一个库房不就得了嘛,转什么湾子呀。庄园的后院有两栋房子,那里曾经驻扎过一个警卫连,现在空着呢,就归你了。”欧阳老爷子一针见血的点透了老杨的小心思。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