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火浴蔷薇 > 第二章:盐枭董树林

第二章:盐枭董树林

董树林这两天的确是被烦事揪心,所谓的烦事,亦为国事。几天前义子董六子派人星夜赶程给他送来口信,说:“济南和北平已被日军占领,现在山东周边沿海的主要海口全都驻有日本人的军舰,日本人采取了赶海政策,把周边的渔民全部都驱赶到距离海边五十里以外的地方,他们有三个盐场已经被日本人征用了,那都是他们主要出盐地,其余的盐场也朝不保夕。现在,河南帮,湖南帮,四川帮等盐帮的部分盐头都已经投靠了日本人。同时,日本人也专门成立了一支缉盐大队,并贴出了告示,明文规定:山东境内所有盐帮的盐,一律不准贩卖,必须卖给日本人,而且价格还是平价。现在他们有了盐帮的人做眼线,把山东境内各大盐道都给封死了。我已经花钱买通了缉盐大队的副队长,准备把剩余几个盐场的盐垛全部运到青州府,那里有山地和山洞,便于储存。到时,以图时机待变吧。还有,当下日本人的野心不仅仅在于东北三省和华北诸省,他们的狼子野心已昭然于世,我想不久就会南下,请义父早作准备,我先在青州府某一立足之处,如时局恶变,义父可举家迁至。

六子敬上

1937年8月7日

董树林攥着六子的信,久久不能平静。六子说的不错,日本人的确有亡我中华的野心,昨天,也就是8月13日,他们侵略的铁蹄就已经踏入了淞沪一带,黄浦江已经被抗日志士的鲜血染红了。如果中华民国的金融中心大上海失守,那金陵也就朝不保夕了。虽然这里是国民政府的首府,可国民党的军队能守得住吗?如果到时首府真的丢了,那中华民国也就名存实亡了。到时候,他这若大家业该怎么办?

董树林是江浙两带为数不多的“借鸡生蛋”的盐商,是盐枭出身。所谓的“借鸡生蛋”,就是依靠江浙两带的盐路,到外地私开盐场,然后再把盐运进来,倒卖给当地的盐霸,这期间的辛苦,就如董树林所说的,我们董家挣来的每一分钱,都泛着盐水的苦涩。他的盐场大多都在山东周边的沿海一带,这些年和他一起跑盐路的兄弟,能安安稳稳的把苦水变成钱,再把钱置办成家业的没有几个。老话说得明白:“常在河边走,没有不湿鞋”,再者,自古就有盐属官家之说,贩卖私盐就是挖官家的墙根。从山东到江浙一带,无论是水路还是旱路,从大清朝到民国现在,沿途的卡子是越设越多。为了打通这条盐路,头几年,董树林是用钱铺路,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几乎都扔在脚下了。可和他一起的有些兄弟不甘心把用命换来的钱白白扔给这些官狗,于是就冒险跑路,跑过去的就多收几斗大洋,跑不过去的被他们抓住,在牢里受尽折磨不说,家里还要拿钱去赎命,这样几经周折之后,几乎就倾家荡产了。

董树林却凭借他精明的处事头脑,在这条被称为“阎王路”的路上站住了脚,几十年就这么有惊无险地闯了下来,积攒了一笔颇丰的家业。最近这几年,鉴于岁数大了,在加上他哮喘的毛病越来越严重,身体状况已不适应北方的干冷环境,于是,就把跑盐路的这一重任交给了董六子,他只负责坐地打理生意。

“董六子”今年整四十,盐路上的人都称他为六爷。董六子原本不姓董,家住在黄河边上,可那一年黄河口溃堤,洪水泛滥,一眨眼就把他住的村庄给淹没了,就在生死无望的一刹那,爹娘把他推到了一块门板上,那一年他十五岁。他从一个有爹有娘有家的孩子,变成了一个什么都没有了的沿街乞讨的孤儿。在乞讨的路上遇到了董树林,从一个帮忙拉绳推车的小伙计,一步步的跟着董树林踏上了这条“阎王路”。后来董树林见他为人机灵,又识文断字,就把他留在身边干一些细活。时间一长,董树林就收他为义子。在此之前,大家一直都叫他六子,这个名字也是他告诉大家的。自己到底姓什么?他也不知道。自打认了董树林为义父以后,“六子”前面就加上了姓。不过大家都喊惯了他以前的名字,还是叫他六子。

董六子跟着干爹在盐路上风风雨雨的跑了十几年,董树林可以说是毫不藏私的把其中的诀窍都倾囊教授,董六子学得也快,转的也快!慢慢地从学徒,变成了董树林身边的智囊,每次遇到棘手的事情,几乎都是他给董树林出谋划策,久而久之,盐路上的人都知道了董树林身边有个小诸葛,身份也就从六子变成了六爷。

董六子处事完全继承了董树林的风格,但有一点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那就是圆滑而又狠辣,对那些破坏盐路规矩的人,无论老少,统统扔到江里或海里喂鱼。有了此规矩,盐帮里还真清净了不少,那些想作奸犯科藏黑钱的贼子,也就收敛起了他们的贼心。

董树林心思不宁的坐在书房里,他已经让身边的人出去打听去了,并且派人天天在**府周围蹲坑,只要政府机关一动,那金陵就危在旦夕了。

“爹,爹!”董雪儿脆玲般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,灵巧的脚步眨眼就来到董树林书房的窗前。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