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平民的战争 > 第9章 转移俘虏(2)

第9章 转移俘虏(2)

第9章 转移俘虏(2)

王进带着另外的18个人,又分出4人作为后卫,自己率着14人侦察员,押送40名俘虏在遂道上方的树林里呆着,等待上官浩发出的信号。

40个俘虏被反绑着双手,嘴里都塞着布。用四根绳子牵着,每根10人,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防止逃跑,要逃跑就须10人一起,而且,还必须是一条线的跑,对于10个人来说,是有难度的,东倭有一项比赛,如“30人31足”什么的,那是经过反复的训练之后才具有的配合度。

这些个俘虏,还不可能有这个配合度,逃跑的可能,王进就没考虑过,此区域有信号的暂时屏蔽,无人机也侦察不到,他所担心的,是突然出现的联军鬼子,但是,前两个晚上都有惊无险地过去了,今晚,应该没事吧。

梁再兴时而爬行,里面停下来观察有无敌情,不多时,便已向前爬行了50米,他静静地趴在地上,数量少得可怜的夜视仪,主要装备在前锋的队伍里,他看了看前面的景象,没有找到可疑的地方。

缓缓地吁出一口气,过了这座山,再过去不到4里,就可以与彭志胶排进行交接了,估计也用不了一个小时,这几天过得有些紧张,等下回去后得好好休息一下。

这时,前方不到一米处的一个物体引起了他的注意,尽管没有月光,但他仍然看出那个东西绝对不是一个自然物。梁再兴有些紧张,在荒郊野岭的,人迹罕至,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东西?

爬到此物体的旁边,他看了看,是一个半圆形的金属壳,底下伸出一个盘状的物体,整个大小只有家里的菜碗一般大,如果是地雷,不会露在外面,那是什么呢?

梁再兴来自警通连,他所在的排是警卫排,尽管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侦察训练,但是,他在彭志胶排中,也听其它侦察员讲过一些专门的侦察设备,这个东西,会不会是传感器?

前两个晚上都没有发现过这种情况,这是怎么回事?得马上回去报告,梁再兴赶紧退回去,跟上官浩进行了汇报。

随后,又有一名侦察兵回来报告,也说发现了类似的物体。

“不好!”上官浩意识到问题不简单,但自己不是侦察兵出身,他也不能进行判断。

当王进听到这个消息时,更是意外,他略一思考,觉得还是要亲眼看一下这个物体的形状。

于是,几个人走到了梁再兴发现可疑物体的旁边,王进仔细地看了看,肯定不是地雷,也不是利坚国的“狼群”传感器,看做工,很是精致。

“扩大搜索范围,马上带人穿过此区域,我估计,八成是联军鬼子新型的侦察用设备。”王进尽管不能肯定,但他也明白,这个体的出现,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。

就在梁再兴发现可疑物体后不到5分钟,突然,东方天空中传来了螺旋桨转动时特有的声音,王进朝东面看过去,那是宝龙联军基地的方向,两架直升机闪着鬼魅的光,向自己的方位飞了过来,这么偏僻的地方,出现直升机,刚才的物体是传感器无疑了。

王进大呼不妙,除前锋已经在下山的途中,其它人员刚好到达山脊。

“快,去山脚下,是鬼子们的直升机,注意不要让俘虏走散了,如果情况危急,可进行处理!”

特别队的成员都明白“处理”的意思,如果万一有俘虏逃脱,通知联军,可以说,“自卫军”800来号人将被一网打尽,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。

原来,这两天联军发现在横龙山区域方向,会短暂性的出现电磁信号异常,这引起了他们的注意。考虑到大汉的无人机干扰能力很强,于是,他们在横龙山区域投放了一批地面传感器。

装载着红外视像系统的直升机很快发现了山脊上的异常,天气有些阴沉,人体的温度已经高于环境温度至少10度以上,被发现是很容易的事。很快,两架直升机打开照射灯,向底下的人员进行照射。

“黄蜂呼叫总部,横龙山一带发可疑人员,约60人,部分人员带有武器,看服装,一部分与汉军相似,还有一部分穿着黑色平民衣服,成四个纵队,正在向原福龙路检查站方向移动。”

“黄蜂,确认此区域联军没有行动计划,请速与对方进行身份确认,如果是抵抗组织,授权攻击。”

“黄蜂收到!”

。。。。。。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