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再造汉明 > 第十一章 扩大再生产(一)

第十一章 扩大再生产(一)

刘云龙起床时,父亲已背着锭子、锭杆上的棉纱进城了。

兄妹三个开始吃早饭。刘云龙看到没多少酱菜了,就去麸池里挑了几根萝卜。

苏州人使用的麸池是在三伏季节制作的。制作时,用大麦、黄豆洗净,按3:1的比例混合,蒸熟,待冷却后,放在竹匾里,把料铺开,面上铺上一层干净的布,日晒夜露,让它自然发酵。日晒时,每天要在料上撒点冷开水,防止晒干,期间不能淋到雨。半个月后,发酵完成,就可以把发酵过的料移到大口麸池盆里,再往盆里放入盐水,就可做酱菜了。比如把萝卜、黄瓜、刀豆放入麸池盆里,3-4天后,麸池里的萝卜、黄瓜、刀豆就可以作为吃粥菜食用了。

与做酱油不同的是,麸池发酵时,不能放盐水。做酱油时,需要放盐水发酵。后世因经济发展,苏州农村已不怎么使用麸池了,麸池发酵技术基本失传,但很多古镇还是有酱油厂供大家参观的,如木渎古镇、同里古镇、周庄古镇等。

吃过早饭,兄弟俩又进城了。弟弟去照顾肥皂坊,刘云龙去枣市街继续备料,回家时,刘云龙给弟弟、妹妹买了几块枣泥糕、枣子糖。

刘云龙回到家不久,父亲也已回家了。这次,父亲从城里背回了40锭线,眉飞色舞地与母亲说着线坊里的事。

父亲说,他到了平江大街的线坊后,掌柜看了我们的线,说我们的线拉得很细、捻度也均匀,很爽快的把钱给我了。我问掌柜能不能直接赊点粗线给我,掌柜一开始只同意给我10锭粗线,说是三天拉细1锭,10锭已够一个月的了。我说还是给我40锭吧,掌柜就给了我40锭,还对我说,时间来不及的话,可以到了年底把线给他。

母亲问道:“钱没少拿吧?”

父亲说道:“我办事,你还不放心?”说着从包裹里拿出铜钱,说道:“16斤棉花,给了我1440文,没错吧?”

母亲一边点钱,一边说道:“40锭,3天都不够,还一个月呢?”

父亲说道:“我也想多一点呀,可多了背不动呀。”

线锭是铁制的,光40个铁锭就有不少重量。

母亲说道:“下次,你用车去拉一车来。”

父亲说道:“嗯,下次就用车去拉。”然后他对刘云龙说道:“坊里的掌柜说我们的线筒不错,问我们能不能替他们制作一些纸筒?”

“他有没有说纸筒多少钱1个?”

“他说200个纸筒给我们4文钱,纸张由他们供应。”

“200个纸筒才4文钱?不干,让他们去找别的人做。不过,以后我们的纸筒要和线坊算钱的。”

他妈妈听后,对父亲说道:“看来你还是不精明。既然纸筒可以算钱,那我们的纸筒怎么没算钱?”

父亲听后,一拍大腿,忙说道:“我咋这么笨呢?纸筒是我们用纸张自己制作的,应该给我们算钱。下次,我去和掌柜再理论理论。”

刘云龙说道:“不算钱的话,让他们负责送货。”

妈妈听后,说道:“还是阿龙精明。”

下午,刘云龙又开工了,干了一会儿就干脆脱了衣服,穿着短裤干。

刘云龙的妈妈给他缝制了几条短裤,这样不用一脱裤子就光屁股了。他一会儿磨刀,一会儿刨木料,一会儿开锯,一会儿劈木料。

磨刀石一般有青砖、青石、砚石、砥石、油石。

青砖就是平时造房子用的青砖,苏州有好几个地方有砖窑,最有名的是苏州陆慕的砖窑。陆慕有几个砖窑是大明朝廷的御窑,烧制的青砖全国有名,这种砖材质细腻,敲击砖时可发出清脆的金属声。青砖可以用来磨刀,是最便宜的磨刀石,绝大部分木匠使用的磨刀石就是青砖,青砖是木匠的吃饭家伙,因此木匠从心理上就不愿砸了青砖做磨具。

苏州陆慕的砖窑烧制的青砖全国有名,即使在后世,修复故宫、长城用青砖还得使用苏州陆慕“御窑”烧制的青砖。

磨刀用的“青石”并不是烧制石灰的青石,也不是后世装饰用的大理石。磨刀的青石要求纹理少、不能太硬,还要耐磨,如川蜀产的水滴青、湖广产的湖南青。

砚石就是做砚台的石头,其质地细密,硬度适中,如广东产的端石、安徽产的歙石、甘肃产的洮石、山东产的红丝石,都能用来磨刀。

广义上的磨刀砥石,青砖、青石、砚石都属于砥石,狭义上的磨刀砥石是指天然砥石,国内很少,如贵州从江产的砥石。最好的砥石产于日本,如中山黄板、菖蒲黄板、大突乌鸦、大内巢板等。日本武士刀之所以出名,与他们产砥石有关,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刀剑文化。

油石是指天然的刚玉石、石英石,其组织均匀致密,硬度高,磨损小,研磨抛光性能好。

砚石、砥石、油石都很贵,一块宽8厘米、厚5厘米、长25厘米的砚石、砥石、油石,价格分别为3两、5两、8两银子。磨刀石平时浸泡在水中养着,用时就在砖面、石面上磨刀。

通常青砖、青石、砚石用来磨刀的话,只能磨铁质和普通碳钢的刀具、农具,如要磨合金钢刀具的话,必须用油石。后世的人工油石有碳化硅、碳化硼、合成金刚石等。

使用木锯时,为了保证锯路,需用特制的开齿器把锯子的齿按左右一隔一分开,这叫开锯。开锯时,锯齿分的不能太大,否则木料对锯子的阻力很大,拉不动锯子,锯齿不分开的话,木料易卡住木锯,同样拉不动锯子。

劈斧子需要稳、准,力道足。抡斧子时,如不稳、不准,很容易劈到自己的另一只手。所以学徒工不能直接学劈斧子的,一般要等学徒工看多了,有点手劲了,师傅才开始让徒弟劈一些比较粗的料,等练出眼力、手劲后,再过渡到劈细小的木料。

刘云龙在劈木料时,他妹妹突然从做刺绣的厢房里走了出来,问刘云龙:“大哥,有没有女人做木匠的?”

刘云龙说道:“没听说过。”

妹妹问道:“为啥没有女人做木匠?”

刘云龙说道:“木工是体力活,女人干不了。”

妹妹问道:“你不是说国外有男人纺纱的吗?”

刘云龙说道:“有,国外还真有男人纺纱的。”

妹妹就说道:“既然男人可以纺纱,那我以后也可以做木匠。”

刘云龙就安慰她,说道:“好,等你长大了,我就教你做木匠。”

兄妹两个说说笑笑,半天时间很快过去了。刘云龙这次买了做五台机器的木料,因此要断的料比第一台多了5倍。

傍晚时分,伯母、婶母过来串门。她们因为听到隔壁连续几天叮叮当当了,想过来问问究竟在做什么家具。等来到刘云龙家里,看到刘云龙的妈妈正在拉线,但这台机器从来没见过。

二个人都问道:“哎呀,二房里呀,你这是哪来的机器呀?”

苏州人妯娌之间的称呼与外地人不一样。大兄的妻子称弟弟的妻子为二房、三房,弟弟的妻子称大兄的妻子为大房或大嫂。

刘云龙的妈妈一边拉线,一边说道:“是阿龙做的。”

伯母说道:“原来这几天阿龙在做这种机器?”

婶母也说道:“这台机器真好,与我们的纺线机比起来,拉线快,而且拉得细。”

伯母继续问道:“二房里呀,这台机器一天能拉多少线?”

刘云龙的妈妈说道:“还刚刚在试试呢,阿龙说可以拉16斤线。”

“16斤?”婶母听后,以为听错了,又重复问道:“是16斤吗?”

刘云龙的妈妈说道:“是的。”

伯母马上说道:“那太快了吧”,转过头对刘云龙说道:“阿龙呀,替姆嫚也做一台吧”。

苏州人称伯母为姆嫚,称婶母为婶婶。

刘云龙说道:“姆嫚,等我有空后再给你做一台。”

婶婶听后,忙说道:“阿龙,我也要一台。”

刘云龙说道:“好的。”

伯母、婶母和母亲聊了一会儿,都回家去准备做晚饭了。

吃晚饭时,爷爷、伯父、叔叔都过来了。伯父叫刘万福、叔父叫刘万寿。

刘云龙忙给几个长辈泡茶。

他们一边和刘万禄一家说着话,一边围着机器转了几圈,还在车架上摸了摸,看来机器很结实。等刘万禄一家吃好饭,还没收拾好碗筷,他们就坐了下来。

爷爷坐好后,问刘云龙:“阿龙,这台机器真是你做的?”

父亲立即接过来,说道:“是他做的,你看,那边还堆着好多木料呢。”

爷爷又问道:“这台机器,一天能拉16斤线?”

父亲说道:“现在还只能拉10斤线,等熟练后可以拉16斤。”

爷爷问刘云龙:“小龙,做一台机器要多少钱?”

刘云龙早核算过了,做一台纺线机成本在15两左右,主要成本是青铜轴承,木构件倒是用不了几个钱。

刘云龙在爷爷面前可不敢撒谎,说道:“材料钱是不多,关键是技术”,他指着机器中的轴承说道:“关键技术就是这个轴承。”

伯父问道:“轴承是关键技术?”

刘云龙说道:“是呀,你以前见过这种轴承吗?”见伯父摇摇头,继续说道:“我那个外国老师教的,他说我每做一台机器要付给他5两银子。”

叔叔问道:“什么?这么贵?”

刘云龙说道:“没办法,做轴承很麻烦,所以贵。”

爷爷说道:“今天我过来,是想让阿龙给他伯伯、叔叔也做一台。”

刘云龙说道:“我下午就答应了呀,等我有空就给他们做。”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