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风云际会大变局下的家国情 > 第10章 痛失燕云 (2)

第10章 痛失燕云 (2)

张敬达遂召集副招讨使杨光远、次将安审琪 马军正将高行周、马军次将符彦卿商讨军情。

张敬达说完当前面临的情势后,问杨光远等人道:“目今,契丹和石敬瑭围困甚紧,寨中粮草已所剩无几,马匹也杀得差不多了,十万兵马要吃饭,诸位觉得该当如何?”

高行周闻言道:“不如杀了全部马匹,令军士饱食后,全力突围。”

安审琪道:“此法不妥!契丹和石敬瑭以逸待劳,我军冲杀出去,必被其所歼,还是固守待援的好。”

符彦卿反驳安审琪道:“固守待援固然是好,问题是粮草没了,如何个固守法?援在哪里?可待得住?”

安审琪被反驳,无言以对,遂转首看着张敬达,说道:“既然诸位意见各异,到底该如何办?这个只好由主帅拿主意了。”

张敬达闻言,沉思良久,说道:“我觉得高将军所言不缪,目今情势下,我军当拼死一搏,或许还有一条出路。”

副招讨使杨光远一直未发表意见,待张敬达决定要拼死一搏后,方说道:“主帅在上,非是光远等贪生怕死,实是情势所逼;以光远之见,不如暂且降了石敬瑭,以待时机,到时再反回朝廷去。”

张敬达闻言大怒,猛然起身,斥责杨光远道:“你说的这是什么混账话?!国难当头,大将死国难实乃理所当然,焉有危机面前变节降敌的道理?!这个是万万不能的。”

杨光远当众被斥责,羞愧满面,心有不满。

当日,张敬达等人并未商议出个具体办法来,各自回帐歇息了。

杨光远回到自己的帐房,想起被张敬达当众斥责,便满肚子的气。眼看着突围无望,坚守下去,最终也是被契丹和石敬瑭联军所败,杨光远便开始琢磨如何投靠石敬瑭了。

杨光远心想,若要投靠石敬瑭,就得有投名状,不如俺杀了张敬达,作为送给石敬瑭的见面礼。

琢磨好之后,杨光远怀中揣了一把匕首,悄悄出了自己的帐房,往张敬达大帐摸去。

是夜,西北风正紧,杨光远悄悄摸入张敬达大帐,听到张敬达正鼾声如雷,睡得正熟。杨光远悄悄摸了过去,从怀中掏出匕首,借着月光,望张敬达心口,狠狠捅去。

张敬达惨叫一声,蹬了几下腿,死了。

可怜那朝廷招讨使张敬达,竟于睡梦中被杨光远用匕首给捅死。

杨光远杀死张敬达后,慌忙出了张敬达的大帐,往晋安寨外急走。

夜色下,守兵见一人匆匆而来,挺起抢来,高声喝令道:“何人?!站住!”

杨光远闻令站住,对不远处兵士说道:“大胆!俺乃福招讨使杨光远!”

杨光远一边说着,一边慢步来到守寨兵士跟前。

守寨兵士晃着手中的火把,借着光看了下,来人的确是副招讨使杨光远,遂站立一旁。

杨光远道:“本招讨使有紧急军务要出寨一趟,你们好生把守寨门,不得疏忽。”

几个把守兵士齐声答道:“是!”

杨光远遂疾步出了晋安寨,走了约有百十米后,急跑起来。

当时,正值半夜,西北风刮得正紧,天上虽然挂着细细的月牙儿,却不甚亮。慌乱中的杨光远,深一脚,浅一脚,免不了还跌了几跤,跌跌撞撞地来到了石敬瑭营地边上,被围困晋安寨的守兵拦截住,高声喝问道:“甚人?站住!”

杨光远闻声站住,高声回答道:“快去通知石节度使,就说唐军副招讨使杨光远求见。”

河东兵士闻听到来人乃是朝廷征剿大军中的副招讨使,心里大大地吃了一惊,急忙向营内石敬瑭大帐传报。

大帐中,因连续多日征战,疲困的石敬瑭早已进入酣睡之中,忽然被被卫士唤醒。

石敬瑭迷迷糊糊醒来,斥责卫士道:“半夜三更的!何故搅扰本帅休息?”

卫士急忙报道:“大帅,据营外士兵禀报,朝廷征剿大军副招讨使杨光远求见。”

杨光远何许人也?杨光远乃是朝廷征剿大军中的副招讨使。这之前,杨光远历经庄宗、明宗、闵帝、末帝四朝。这厮原名叫做杨檀,因明宗改御名为亶,他因偏旁犯之,故改名杨光远,字德明,乃沙陀部人氏也。

庄宗朝时,杨光远为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,也曾与契丹多次作战,均大败契丹军马。

明宗朝时,杨光远历任妫、瀛、易、冀四州刺史,专负燕云之守务。

长兴年中,契丹进犯燕云,杨光远大败契丹于中山,生擒契丹大将紥拉等数十人,送于京师囚禁。

契丹主耶律阿保机万般无奈,只得遣使来京,祈求放归。

明宗遂与大臣谋议,意欲赦放还蕃。

因契丹大将紥拉等数十人乃杨光远所擒获,故此,明宗专门召见杨光远,与其商讨放还紥拉等数十人的事情。

杨光远闻听明宗欲放归契丹大将紥拉等数十人,急谏曰:“紥拉等将乃是契丹非常善战之人,契丹失之,犹如失了手足;况且,现在正值征战之际,契丹暗中谋划着占有俺朝燕云之地,这个时候返还紥拉等将,恐非良策。”

明宗闻言道:“番人重盟誓,既通欢好,必不相负。”

杨光远反对道:“今若放紥拉等将归番,臣恐他日圣上后悔不及也。”

明宗闻奏遂止,深嘉杨光远抗直。

这之后,明宗多次嘉奖杨光远,自振武节度使移镇中山,累加检校太傅,将兵戍蔚州。

至末帝李从珂时,石敬瑭反叛,遂委任杨光远为副招讨使,遂张敬达一同,统兵三十万,征剿石敬瑭。

对石敬瑭及契丹来讲,杨光远的大名,如雷贯耳也。

现在,石敬瑭闻听卫士说朝廷征剿大军副招讨使杨光远求见,大吃一惊,瞌睡一下子便没了,急忙披上衣服,下了卧榻,连鞋都没顾上穿,便对卫士说道:“快快随俺一同去迎见杨招讨使去。”

31

石敬瑭和卫士急忙来到了大营门口,迎见杨光远。

杨光远见石敬瑭亲自来到大营门口迎接,甚是感动,双手抱拳,对石敬瑭说道:“半夜搅扰,心甚不安,万望节度使见谅。”

石敬瑭也双手抱拳,说道:“实不知招讨使半夜来临,未能远迎,也请见谅。”

杨光远道:“两军交战,情势紧急,无需客套、下官拜见节度使,有要事相商。”

石敬瑭闻言,忙道:“你看,光顾得和招讨使说话了,竟忘了恭请招讨使进帐。杨招讨使,请。”

石敬瑭遂与杨光远一同来到了大帐中。

卫士点亮了灯。

灯光下,杨光远见石敬瑭披着衣裳,光着脚丫,心中甚是感激,忙向石敬瑭双手抱拳,连声说道:“半夜相扰,罪过,罪过。”

石敬瑭走了过来,拉了杨光远的手,让至座前,客套地说道:“招讨使大驾光临,比不得寻常。招讨使且请坐。”

杨光远入座后,看着石敬瑭直言道:“石节度使,事急了,客套话就不讲了,我们直来直去地说吧。”

石敬瑭闻言道:“如此最好。”

杨光远便说道:“节度使大军围困晋安寨已半月有余,晋安寨中粮草已绝,军心浮动,眼看着不能支撑下去。以下官之见,朝廷大军非节度使与契丹对手,晋安寨迟早将破,故此,俺深夜前来投靠节度使,以求个前程。”

石敬瑭闻言道:“招讨使此番来,河东如虎添翼也!将来,招讨使便是俺的左膀右臂,当如兄弟一般,有福同享。”

杨光远答道:“深谢节度使容纳。俺实告节度使,出晋安寨前,朝廷招讨使张敬达已被俺杀了,晋安寨即日便可攻破。”

石敬瑭闻言,大吃一惊,忙问道:“你把张敬达给杀了?”

杨光远冷静的答道:“对,我把张敬达给杀了。”

石敬瑭见状,暗中倒吸了口冷气。

石敬瑭心里暗想,杨光远乃是张敬达之副将,眼看着情势危急,便将主将给杀了,可见也是心狠手辣,不忠不孝之人;现在,他走投无路之下,投靠了俺,恐怕将来俺也管他不住,现在将他收纳下来,说不定将来会是个麻烦。

然而,此时此刻,石敬瑭心里虽然是有顾虑,但毕竟是朝廷征剿大军的副招讨使来降了,他杀了主将张敬达,正好能助俺破了晋安寨,好向洛阳进军,去夺那李从珂的江山社稷;故此,石敬瑭也顾不得将来如何了,赶忙对杨光远说道:“即使如此,俺当速报契丹父皇处。”

杨光远猛道里听石敬瑭如此一说,也大吃了一惊,满腹疑虑,心里暗道,那契丹乃是异族,如何变成了他石敬瑭的父皇了?

这之前,石敬瑭因认契丹耶律德光为父皇,并割让燕云十六州才求得耶律德光援助的情况,杨光远确实不知道。

闻听石敬瑭如此一说,杨光远也再无别的办法,只好万事皆由石敬瑭安排了。

当夜,石敬瑭带着杨光远,又赶至契丹主耶律德光的大帐中。

耶律德光闻听到杨光远杀了张敬达,心里也大大地吃了一惊。

看着眼前的杨光远,耶律德光心里又惊又喜。

耶律德光惊得是杨光远曾多次大败契丹,如今却投至于契丹帐下;喜的是张敬达被杨光远杀了,唐家的营寨可以攻下来了。

当即,三人便商量好了,决定于第二天一早,对晋安寨发起总攻。

第二天一大早,契丹兵马和石敬瑭河东兵马联合攻打晋安寨。

晋安寨中,朝廷兵士急忙登上寨墙,向寨外契丹及石敬瑭的河东兵马射着箭矢,将契丹及河东兵马射倒一大片。

这时候,契丹及河东兵阵中,策马驰出杨光远来。

杨光远驰马来到寨前,高声喊道:“寨中所有部将听令!朝廷招讨使张敬达已死,全部兵马皆由本副招讨使统辖。现本副招讨使命令,全部将士就地放下刀枪,停止抵抗,依次出寨,统归河东节度使节制统辖。”

晋安寨墙上,众部将及兵卒正在玩命地射杀契丹及河东兵马,死守晋安寨,却猛然见杨光远出现在契丹和石敬瑭阵前,皆大吃一惊,面面相觑,停止了射箭。

在闻听了杨光远的一番话后,有部将急忙下墙,往张敬达大帐跑去,去看张敬达是个什么情况?是不是正如杨光远所言,已经死了。

几个部将跑至张敬达大帐,果然见张敬达被人杀死在卧榻之上。

几个部将急忙返回,将情况报告给了朝廷征剿大军次将安审琪。安审琪闻言,心里大大吃惊,心里暗道,难不成是杨光远杀死了招讨使张敬达?

次将安审琪心里早有投降之意,闻听那几个部将的报告后,忙对寨墙下的杨光远喊道:“副招讨使且勒兵停战,容俺与马步兵主将商议后,给副节度使个答复。”

杨光远身旁,策马挺立着乃是河东副节度使、北方兵马副总管刘知远。刘知远闻听安审琪还要和马步兵主将商议,遂大声喊道:“次将安审琪听着!先给你等一刻钟时间,要降便降,若不降的话,攻破营寨,定斩不饶。

安审琪高深叫道:“稍安勿躁!稍安勿躁!马上便有结果。”

安审琪下了寨墙,急与高行周、符彦卿二将商量。

高行周,符彦卿见状,也没有其他办法,只得同意归降石敬瑭。

安审琪遂命令所有兵士放下刀枪,停止抵抗,依次出寨,接受石敬瑭收编。

可怜后唐十多万军队,就这样因杨光远暗杀张敬达没了主帅,失了斗志,于无奈中,统统归属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。

当即,耶律德光和石敬瑭收编了张敬达的人马。

耶律德光进到晋安寨中,看了阵张敬达的尸首,转令部将道:“将张敬达尸首抬于大营,我要为他举办葬礼,好生安葬。”

耶律德光部将闻令,安排手下兵士,将张敬达尸首抬到了契丹兵营。

耶律德光敬张敬达是条汉子,按照汉族的礼仪,给张敬达购置了柏木棺材,盛装入殓。

耶律德光亲自为张敬达下葬,将张敬达安葬在了晋安寨边上的土坡上。

安葬现场,耶律德光感叹于张敬达的忠贞,转首对身边部曲和及石敬瑭的大将们说道:“为臣当如此人,忠君爱国,时穷至此,仍保住了节操。”

众将中,杨光远、安审琪、高行周、符彦卿等降将闻言,均羞得面红耳赤。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